导读:
近年来,绵阳交通快速发展。在四通八达的路网中,科技支撑的现代化交通管理,对出行的畅通、安全、有序发挥着重要作用!
智能交安设施 给出行多一份“安全感”
国道108线与双青路交叉路口,地处高新区永兴镇绵西村境内。国道108线日均车流量达上千台次;而一边的双青路连接绵西村并通往涪城区新皂镇等地,每天的车流量约500台次。两条路上的车辆在路口交会,又地处弯道,容易引发交通事故。
国庆节前,一套极具科技含量的交通安全设施——“支路哨兵”亮相路口,这是全市应用的首个道路让行安全警示系统。
系统通过配备的毫米波雷达,扫描识别双青路上距离路口100至150米范围内的机动车。
一旦双青路上有车驶来,系统就会像一个“哨兵”,提前发出预警——LED显示屏显示“左侧来车”,语音播报和爆闪灯警示同时工作,大声提醒国道108线上的车辆减速慢行。
系统安装运行至今,路口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。
驾驶人蒋师傅说:“以前开车经过这个路口,因为视线不好,主路上的车又快,总是很担心会出事故。现在只要我们从支路过来,这里就会提示主路上的车减速,肯定要安全很多。”
有了这个系统以后,不论的村民外出,还是企业运输出行,都更有安全感。”
“一平台四系统”让道路更畅通安全
从路面的科技哨兵、智能斑马线等等设施,到背后的智能交通设施。多年来,绵阳交通管理中,从不缺乏科技元素。
(图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发光斑马线)
自2012年开始,绵阳着力开展城市道路智能交通建设。经历智能交通一期、二期建设和发展,初步形成从单一到多元的智能交通管控架构。
通过“一平台四系统”:智能交通集成管控平台和智能交通指挥中心、交通信号智能控制、交通信息智能采集、交通信息智能发布系统,整合交通信息资源,精准研判、严厉打击重点交通违法,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。
数据显示,智能交通建设以来,城区路口交通违法率下降80%,缉查布控对重点车辆和重点违法人员每月成功拦截约2200次,每月查处重点道路交通违法约1500起。
科技支撑 交管服务更便民利企
科技支撑在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中起到了缓堵、保畅、保安全的作用,也让各项服务贴近群众,便民利企。
2018年6月,公安部开始推行公安交管“放管服”改革措施,至今已推出措施70余项。
在这些措施解读中,一次办、马上办、就近办、便捷办、网上办、掌上办等字眼频频出现,车辆登记、车辆检验、车辆转籍过户、驾驶证申领等交管业务办理变得越来越便捷。
其中,很大一部分交管业务依托系统平台建设,贴近了每个个人和企业。
真的很方便,现在很多交管业务都能在家用手机就能办完。即使一些需要到窗口办理的业务,像做二手车生意需要过户,也都能一次办结,效率很高。目前,手机APP“交管12123”能实现的业务办理多达37项,辅以“绵阳公安微警务”平台以及科技支撑下高效的窗口业务办理,将诸多的交管服务便民利企举措落到实处。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,惠及了全市172万机动车驾驶人和127万机动车车主,让广大的车主和驾驶员朋友充分享受到放管服改革的红利。
来源:智能交通控制开源技术联合实验室
资料来源:绵阳广播电视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