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认真落实公安部、省公安厅党委关于深化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系列决策部署,全力打造以“系统、专业、精细、智能、高效”为主要特征的江苏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新模式,全警执法质量、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显著提高。
坚持齐抓共管 提供法治保障
江苏交警总队秉承规范执法是交管工作“生命线”理念,始终把法治交管建设摆在战略性、全局性、基础性位置来抓,坚持“大法制、大监管”,将全部交通管理执法业务纳入法制监管范围,实现闭环管理。副省长、公安厅长李耀光多次听取交警法治建设情况汇报,明确提出勇当全国交警系统、全省公安系统法治建设排头兵目标任务。3月22日,全省交警规范执法和安全防护工作现场会召开,对未来三年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行动进行专门部署,明确了未来三年的路线图、任务书、时间表。今年,公安厅党委批准总队成立法制支队,增配编制6名,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上持续发力。
江苏交警总队、支大队三级实体化运行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,发挥“抓总议要”作用,形成领导班子、条线、所队齐抓共管格局。建立队伍建设和执法监管协调联动机制,制定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检查评估办法,定期通报并纳入综合绩效考核。推动出台《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》《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》,牵头修订《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》,制定加强醉驾案件执法监督管理十项规定、改进执法“六项措施”、执法记录仪使用监督管理、“飙车炸街”执法指引等制度规范,突出依法治理、源头治理、系统治理,完善职责明晰、协同共治的责任体系,用法治思维破解交通安全管理难题。
创新科技应用 提升执法效能
为打破执法办案数据壁垒,全力推进规范执法减负提质增效,江苏交警总队部署各地建设应用智能化执法监督管理平台,改变以往通过人工巡查各平台、分散式执法监督的方式,通过大数据智慧分析手段和集约化、模块化研判工具,实现对交管全业务、全流程深度精准研判,做到事前有效防范、事中精准指导、事后及时监督。
江苏交警总队加强执法异常数据监管,依托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和本省的系统平台,积极搭建数据模型,常态化开展分析研判,精准锁定现场执法不规范、买分卖分等嫌疑数据并推送核查整改,防范化解执法风险。加强执法记录仪视音频抽查通报,督促问题整改,全省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质态有了较大提升,民警执勤执法更加规范。
此外,江苏交警总队强化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,推行掌上行政案件速裁机制,通过现场执勤交警和线上法制交警协作办案,实现远程取证、音视频笔录、远程审核审批、现场裁决送达,大大节约了警力、提升了效率、方便了群众。推进交通事故处理一体化、云处理机制建设,通过线上远程处置、线下全面托底,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协同高效公正。
以苏州交警的“掌上远程快速执法办案系统”App为例,它可以对14类常见的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违法行为现场快办,平均每起一般程序交通违法行政案件可在15分钟内办结,办案效率提升75%。在单警勤务模式下,实现现场执勤民警和远端民警协作配合执法,有效解决现场双警执法难题,确保民警现场执法程序化、规范化。与此同时,苏州交警还在全市范围建立了统一的物证鉴定信息平台,通过科技助力和数据赋能,不断追求更高效、方便、绿色的执法方式。酒精呼气检测、血液酒精含量检测、车辆检验、尸检、轻重伤鉴定、伤残鉴定、痕迹鉴定等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流转,打破了鉴定机构与交管部门的系统壁垒,极大地提升了执法办案、检验鉴定信息化水平,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走路,让民警少跑腿。
规范执法行为 增强队伍素质
针对交警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,江苏交警总队强力推进执法管理中心建设,制定监督管理工作规范,由法制部门牵头负责,相关部门协作配合,常态化开展全环节、全要素、闭环式检查考评和监督管理的“1+N”高效运行体系。目前,全省13个市支队、64个县大队已全部建成执法监督管理中心。部署开展危险驾驶、交通类未诉刑事案件、事故处理、现场执法、车驾管业务“惊雷”系列专项监督巡查行动,坚决治理过度执法、随意执法等问题,队伍规范执法意识普遍增强,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。各地交管部门还积极探索创新执法服务举措,部署落实改进执法“六项措施”,实施轻微不罚、首违免罚,强化教育劝导,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。
江苏交警总队聚焦执法能力建设,全力打造“全科”“专科”兼备的高素质交警法治人才队伍,以支队法制大队为龙头、各大队法制员为骨干,基层大队办案组为支撑,形成深入一线、体系完整的法治管理队伍。围绕执法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,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实战练兵,2022年全省组织学习培训1609次、实战训练考核2507次,参训人员达2.7万人次。全省交管部门1190名专兼职法制员中,326人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。
来源:《道路交通管理》